
芝能汽车出品
零跑汽车以旗舰D平台为基础,推出了配备80.3kWh大电池的增程车型,这么大的电池,在智己66度电、极氪70度电的基础上,继续扩大“增程大电池”的行业极限,“超大电量的增程路线”是不是方向呢?
在这个80度电之下,宁德时代“超混体系电芯”也第一次正式要量产,我们一起来深度解析一下。
Part 1
D平台的核心:产品配置向上
增程式混动在过去的定义中是“油电互补”的策略产物,考虑到成本和布置,电池容量相对小、续航有限。
展开剩余85%零跑D平台的80度电增程,这套方案的核心在于“电为主、油为辅”的反转思维,80度大电池+40升小油箱+800V快充。零跑将纯电续航提升至500公里以上,使用户在绝大多数场景中完全以纯电行驶。
40升油箱只作为能量冗余存在,车辆不再依赖燃油系统维持续航,而是以电驱为绝对主导。与之配合的800V高压快充体系,使得电能补给效率达到15分钟从30%充至80%的水准。
核心的逻辑是:
◎ 你万一找不到充电桩,可以加40升油
◎ 你要充电,800V给你快充
零跑在整车架构很有意思,D平台目前是全系的宁德时代电芯,基于全新一代CTC(Cell-to-Chassis)技术,将电池直接融入底盘结构中,采用无上盖、无模组的极致集成方式,使电池体积利用率大幅提升。
通过门槛集成排气与气凝胶隔热设计,将排气系统占用空间缩减超过一半,为80度大电池释放出关键结构空间。高集成度设计不仅提升了续航能力,也优化了整车的重心分布与底盘刚性。
对于一台采用双电机四驱、输出功率高达400kW的旗舰增程车而言,结构刚性与动态响应的提升,不只是能跑远,更能跑得稳、跑得快。
这波零跑为了让这台车全身都是名牌,加了不少的料:
◎ 全系采用双SA8797舱驾一体芯片方案。
◎ 全系采用宁德时代电芯。
◎ 全系采用米其林低滚阻低噪音轮胎,中信戴卡轮毂和铝压铸地板。
◎ 全系采用博世R-EPS转向,大陆MKC2线控制动,孔辉双腔闭式空悬。
◎ 全系采用福耀夹层隔音玻璃,全车14块玻璃,其中11块为双层玻璃。内饰采用百万级Nappa工艺全粒面真皮。
花了不少的本钱,如果说之前都是围绕15万在做,这次要冲。
Part 2
宁德时代“超混体系电芯”:
让电池三角平衡不再是悖论
这次零跑是下了本钱的,D19全系搭载宁德时代电池,无混发。
● 纯电版:电量115kWh,720km续航;充电峰值3C,均值2.2C,30-80充电时间15min;全球首款超混体系电池(LFP+NCM)
● 增程版:电量80.3kWh,500km续航;峰值3C,均值2.2C,30-80充电时间15min。
来自宁德时代首发的“超混体系电芯”,这是全球首款在同一电芯中混合使用磷酸铁锂(LFP)与三元锂(NCM)的电池技术,是解决新能源电池长期存在的“三角困局”:能量密度、安全性与寿命难以兼得。
在传统体系中,磷酸铁锂以高安全、长寿命著称,却能量密度偏低;三元锂能量密度高,却在高温和循环寿命上存在劣势。
宁德时代通过在两种材料间引入特殊保护膜结构与定向成膜电解液,成功抑制了二者在高电压环境下的副反应,“材料层面的混合”让电芯能量密度提升约18.5%,同时将10万公里后的健康衰减优化了50%,实现了高能、高寿命与高安全的多重平衡。
从制造角度看,这项技术的难度极高。
LFP与NCM的晶体结构、工作电压及化学稳定性差异极大,如同水与火的关系。
宁德时代通过数千次材料调配、上万次实验测试,在微观层面上重构了正极界面反应机制,最终实现了兼容性突破,这种技术已提前满足2026年即将实施的电池安全新国标,能在电芯短路后72小时内不发生热扩散,为整车安全提供了极高冗余。
用户体验上的变化是直观的,电池容量衰减的延缓意味着更长的使用周期。
以常规使用条件下的6000次循环寿命计算,一台配备80度电池的增程车,其整体寿命可超过百万公里。
充电性能未因长寿命而妥协。依托800V高压系统与高倍率电芯设计,车辆仍能在15分钟内补充300公里续航。
超混体系”在精度管理上也有独特优势。过去,磷酸铁锂电池常因电压曲线平缓,导致剩余电量难以精确判断,需定期充满校准。而新的混合体系让BMS能更准确地读取SOC,使用户“所见即所得”,彻底摆脱“电量焦虑”。
这套系统还具备极高的能源管理潜力。
得益于电芯的低衰减特性,车辆可安全支持V2G(Vehicle-to-Grid)模式,实现“车—电网”双向能量交互。
在用电高峰期,将剩余电能回馈电网,每度电按0.5元收益计算,电池全生命周期可为车主带来约7万元额外收益。电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,而成为可参与能源经济的“资产单元”。
技术之外,宁德时代与零跑的合作更具战略意义。
零跑在D平台上全系搭载“超混体系电芯”,技术上首发者,对于一家正在冲击中高端市场的自主品牌而言,借助宁德时代的品牌信任力与技术自主性,还是一次深度的合作!
小结
从插混到纯电,从小电增程到如今的“大电为主”,每一次演进都在重塑用户与能源的关系。
零跑D平台选择80度电增程,CLTC做到500公里,让纯电足以应对99%的出行,剩下1%的远行交给燃油去补足。这种增程车的考虑,不再被视为过渡形态,是一种兼具电动纯粹与能源冗余的新物种。
发布于:上海市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