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位于仁和区福田镇务子田村的养殖基地很热闹。村民们正忙着将近3000只健硕成鹅装车,这批两个月前还只有手掌大的雏鹅,刚出栏就为该镇四村挣回20余万元,“抱团养鹅”模式首次试水初见实效。
这3000只鹅并非单村养殖,而是务子田村、塘坝村、金龟村、金台子村“拧成一股绳”的成果。四个村联合成立集体经济组织,统一引进雏鹅、集中科学育雏,仅60天就完成从雏鹅到成鹅的培育。“从7月鹅苗进场我就守着基地,这里气候适宜、场地宽敞,鹅群适应得好,存活率特别高。”务子田村村民、饲养员田维芬看着装车的成鹅,语气里满是自豪,“能为村集体发展出份力,感到非常高兴。”
展开剩余48%成鹅刚出栏,基地就迎来新“接力”:目前,2000只从江苏泰州运来的新生鹅苗顺利入场。这批新苗仍由四个村共同出资购买,延续“订单农业”模式,提前和企业锁定销路,既不用愁“卖难”,还能实现“出栏即销、销完即补”的良性循环。
“我们早跟供苗企业签了保底收购协议,还有企业全程给技术指导,相当于给四个村抱团养鹅吃了‘定心丸’。”务子田村党支部书记周贵禄坦言,这种“周期短、见效快”的模式,给村集体经济“输血”增添了动能。
眼下,第二批鹅苗已在基地集中饲养。四个村的“养鹅蓝图”更清晰,接下来将建设新的养殖场,等第二批鹅苗长大后迁入新场地,同时引进第三批鹅苗交由村民散养,让“抱团养鹅”的红利惠及更多农户。
本文所有内容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未经授权,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。
记者:周娟 张东沛
编排:陈姝妤
责任编辑:薛巍
终审:徐铭
法律顾问单位:四川拓越律师事务所
发布于:四川省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